白姐全年正版王中王

十年之痒
发布时间:2016-08-23     字号: [小] [中] [大]

    做企业不容易,时间太短了没有积累,太长了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应该怎样理性地认识企业的年龄呢?其实,企业和人一样,也有它自身的成长周期和衰落周期,如何正确把握企业发展的年龄,是企业家把握企业经营和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基础。
    对企业家而言,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投入,然而这些投入并不能立竿见影,它需要一个不可逾越的周期。这个周期不仅来自于投资回报的时间限制,也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加强。与此同时,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必须考虑各种资源要素的有形或无形损耗。因为,企业所投入的各种有形要素也会随着时间而损耗折旧,而且这些有形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主要由使用劳动者能力高低所影响。因此,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除了必要的要素投入之外,还必须依靠于劳动者自身所掌握的技能。
    我们知道,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劳动力要素配置质量的改善等,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这也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凡是有发展愿景的企业,在初期应该都会十分重视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因为人力资源的质量,对于企业能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作为企业而言,为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常常通过优化技能培训的资源配置,组织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的培训,促进劳动力的红利要素逐步向人力资本要素转变。而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企业的人力资本也得到越来越系统的培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会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不断提高,增强了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进而有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我们说干中学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与企业年龄之间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会随着时间的递增而递减,在干中学的初期,人力资本成长速度较快,而到了后期,增长速度就会逐步放慢。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技术本身的越来越复杂,劳动者在适应掌握新技能上所花费的时间也相应越来越多。30年前,一个工人可能只用花费一个星期就可以基本掌握焊接技术的要领,但30年后的今天,当技术都实现智能化和精细化时,他可能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较好掌握。因为这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练习,还需要工人学习与技术本身相关的电脑、设计等其他专业知识。
    我最近和宁璐在2016年第4期《产经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年龄效应研究》。这篇论文基于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数据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年龄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年龄对于劳动生产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具体拐点的计算,论文得出企业劳动生产率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段为十年。这个十年,既是一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黄金期,也可能是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关键期。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最初发展的十年内,劳动生产率总体是个向上提高的过程,然而经过了十年这个拐点,劳动生产率极有可能逐渐走下坡路。
    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企业很可能会陷入路径依赖,即因为之前的获利和经验,企业在面对新问题时,常常会采用原有的办法和路径来应对和解决。企业一旦进入了某一个相对固定的发展轨道,其组织的学习效应以及由过去某些问题所派生的主观主义模型,就会使企业难以快速有效地应对新环境下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也就是因为,企业对已有路径的依赖,阻碍了其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劳动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
    十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周期,所谓“十年之痒”正是一个形象的描述。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不可能一天吃成一个大胖子。同时,即使劳动生产率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也要注意倒U型关系的存在,正所谓高峰就是低谷的起点。企业家只有一天不停顿地发展,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所以,企业家其实是一个最辛苦的职业,当然也是中国最稀缺的人才,原因就在于“十年之痒”的分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家,创新是一天都不能停止的。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250
白姐全年正版王中王 - 百度买球指南